武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招商动态 |2016-09-07
近年来,武威市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以建设特色文化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增添动力。
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5.89亿元,较2010年增长2.15倍,年均增速25.79%。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82亿元,增速14.94%。2015年,全市接待游客786.47万人次,同比增长24.57%,是2010年的4.4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9亿元,同比增长25.47%,是2010年的4.8倍。今年1至7月,共接待游客59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3.0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15亿元,同比增长26.12%。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武威市不断加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辐射力强的大项目,力促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建设,规划储备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项目259个,总投资581.7亿元。充分利用“中国葡萄酒城”称号、国家地理标志和甘肃省“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永久举办地优势,成功举办三届“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积极开展文化旅游项目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洽谈,“十二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累计签约文化项目67个,签约金额342.84亿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莫高·中国葡萄酒城等46个项目落地实施,到位资金71.51亿元。协调组织实施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等涉旅项目124项,累计完成投资104.7亿元。塔儿湾冰雪嘉年华一期工程、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天马湖景观治理工程等一批项目建成投用。武威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莫高·中国葡萄酒城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体育馆建成投用,市博物馆、影剧院主体建成。不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今年全市旅游项目计划投资10.62亿元,1至7月,实际完成投资5.471亿元,占计划投资的51.52%。
旅游形态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了以雷台、文庙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天祝三峡、藏土风情等为代表的民族风情山水生态文化游,以莫高·中国葡萄酒城、威龙沙漠绿洲有机酒堡等为代表的葡萄酒特色文化游,以沙漠公园、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青土湖等为代表的沙漠生态观光游,以特色林果基地、天马湖、农家乐等为代表的绿色休闲度假游,以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凉州战役纪念馆、民勤防沙治沙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游等六大系列。培育了民勤县陶中现代农业示范园、凉州区磨嘴子神泉山庄、五一度假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专业旅游村33个、农家乐905户,22户农家乐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凉州区高坝镇同益村、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创建为“省级专业旅游示范村”。
